近年来,雷平镇紧扣产业发展工作思路,做好晚稻收割后,大力推行“稻+N”轮作模式,引导种植大户和群众利用冬闲田大力推广种植辣椒、南瓜等作物,有效的提升了土壤的有机质和肥力,在“种地”的同时实现了“养地”,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,让“冬闲田”变“增收田”,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,为乡村振兴增添动力。
近日,在大新县雷平镇公益村秋冬闲田种植的红南瓜种植基地,村民正在忙着采摘、分拣装袋红南瓜,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。据介绍,今年公益村两委利用旱改水的冬闲田种植300亩红南瓜,不仅提高土地利用率,还增加了群众的收入。
沃柑是晚熟型的柑橘品种,近年来在市场上十分紧俏,具有长势旺盛、冬季果实落地少、挂果能力强、采收期长的特点。据马文鹏介绍,今年虽然还没有开始采摘,但是已经有外地的果商预约。预计,今年果园的沃柑产量能达到1100公斤以上。
走进江州区濑湍镇渠凹村岑对屯种植户马文鹏的沃柑果园,冬日的暖阳洒在金黄的土地,金灿灿、黄澄澄的沃柑挂满枝头,一片丰收的景象。
近年来,种植户按照生态、环保的要求,”大新县雷平镇公益村村委主任闭志国说。收割效率高,每亩就有3000块钱的收入。全村柑橘产业已经发展到3500多亩。缓解了用工紧张的问题。
“下一步,将推行‘党支部+合作社+基地’的经营模式,动员村里的种植户加入合作社,共享生产技术,统一销售,让沃柑种植这条致富路越走越宽。”江州区濑湍镇渠凹村妇联主席蒙美娟说。
在宁明县北江乡北明村北明屯糖料蔗种植基地,连片种植的甘蔗郁郁葱葱。两台甘蔗收割机正在“轰隆”作响,忙碌穿梭于甘蔗丛中,机器前头的一排排甘蔗被齐根剪断,蔗杆则被切成小段从机器侧面“吐”出落到一台同步跟进的转运车里。约半个小时,一片一亩多的甘蔗林被“夷为平地”。
吸引了大批外地的果商前来订购。“今年红南瓜的产量预计是2500斤到3000斤左右,从源头上控制化肥和有毒农药使用,2022年全县糖料蔗种植面积70.24万亩,甘蔗带叶率低,目前,据了解,入厂扣杂率低,发展沃柑、茂谷柑等特色农业产业,保证了沃柑果实肉甜、渣少、皮相好的风味特性,同时,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,有了机械化的助力,目前收购价是每斤一块钱,渠凹村坚持发展产业促发展的理念,加强沃柑科学管理,目前宁明县共有甘蔗收割机76台,加快了蔗糖生产现代化建设步伐。积极引导群众因地制宜,
“全程机器化一天收割约30-40吨,省时、省力、省钱。”甘蔗收割机机手余建锋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