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式排队的另一个记忆标志就是冬季大白菜,尤在北方,每逢入冬,买冬储大白菜乃家庭头等大事,那时候还没有在大棚生长的反季蔬菜一说,白菜是每个普通家庭的冬季当家菜,并且还经常被腌渍成东北人爱吃的酸菜。虽然楼道里经常“酸臭味漫漫”,但哪家哪户又能离开这“百菜不如白菜的”中国式美食呢?
中国式的排队还曾演变成一种神奇的现象,那就是习惯性地排队。就是说见队就排,不问青红皂白,先站在队列里再说,卖什么都没搞清楚。这仍然是人民的物质需要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造成。人们缺的东西真的不是一样两样,在大多数的人意识里,排队获得的都是稀缺的。曾经有过商场出售有毛病甚至缺零件的洗衣机,都照样被
中国式的排队渊源已久,然而印象最深的要属上世纪70到80年代物质短缺的时期。那年月是动不动就要排队的,你能想到的所有物质要素,似乎都有可能要排队获得,而春节前的排队是一年内的最高峰,因为都需凭票凭本供应,年货购置的清单中的肉、带鱼、粉条、麻酱、鸡蛋、花生、瓜子、糖……,哪一样都要起早贪黑耐着性子排老长老长的队。
排队买冬白菜是大多数北方城市的一道风景线,人们必须要赶早排队,否则最后就只剩下了由副食品商店或供销社分成的“堆菜”,关于“堆菜”,90年代有部电视剧叫《爱你没商量》,其中有句对白讲道:“找对象,就像买堆菜,挑来挑去都差不多” 。这句话可谓生动,因为你必须要佩服卖菜人的眼力和手法,经他们挑拣分堆的白菜,对谁都是公平的。
却是苦中透着甜,春节前的排队虽然辛苦,回忆起来都是满满的年味,是因为我们太容易获得这些看似普通的年货——到手容易失意浓。如今过年都说找不回年味了,
每年到了春节前,看到火车站、客运码头前排队购票和上车(船)的人群,就不由自主地想起过去那个年代的排队记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