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列列银色的太空舱“飘浮”在空中,两边垂下红硕的果实,颇像《太空旅客》里的画面。在城阳区棘洪滩街道水库片区田园综合体,有一家别开生面的“空中立体草莓采摘温室”。游客穿行大棚内,可以体验别样的采摘乐趣。
时下,农产品打开销路,离不开互联网渠道。合作社原有村民年纪大,较难掌握新媒体技术,鞠跃田主动担负起互联网销售工作。“前年种下的苗,今年第一次丰收,还不大有人知道,但不到三天就突破100单了。”鞠跃田计算,合作社的两个蓝莓大棚共15亩,今年预计一亩产量在200斤左右,蓝莓上市价在150元/斤左右,整个采摘季预计均价70—80元,能给村里带来一笔不小的集体收入。“我们目前刚刚运转起来,还是以朋友圈宣传销售为主,下一步会开设网店。村里还计划依托周边水库园区,把蓝莓园发展成采摘游玩一体的综合采摘园。”鞠跃田说。
蓝紫色的果实,铃兰般的花朵……三月份的尾巴,在山东省胶州市高家庄核桃专业合作社蓝莓园,第一批蓝莓已经进入采摘期。“20号开始采摘,现在已经收到200来个订单,销售额超过6万元。”管理员鞠跃田向记者介绍。
高家庄种植蓝莓历史不长,但合作社里的年轻人却不只鞠跃田一位。据了解,西海岸新区在青岛较早开始蓝莓标准化种植,截至2020年,蓝莓栽培面积已达9.8万亩,吸纳4万人从事蓝莓产业。高家庄特地从胶南聘请来专业技术员,为成员提供种植养护指导。另一位社员和记者介绍:“以前我们只会种核桃,现在我也可以说是半个蓝莓‘专家’了。”
在平度云天化草莓示范田,五彩草莓则更“蔚为大观”。淡粉色、白色、淡黄色、深粉色、橘黄色……种植户李学翠告诉记者,草莓的颜色不同,品种也不同,每个品种都有自己独特的口感,由于种植量少,所以价格也很可观。“刚采的时候八九十块钱一斤,果子不愁销。”李学翠介绍,多彩草莓量少质高,不少厂商一到成果期就会下“包场”订单。为了方便收购,当地各个草莓分拣点开在种植户大棚附近。种植户只需每天把草莓送到分检中心,通过各大网上平台就能将草莓运送到全国各地。
和大多数农村地区相似,高家庄当地年轻人大多选择外出就学、就业,本村务农人员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。对此,当地制定了人才招引政策,划定相应薪资标准,吸引年轻人留在当地发展农业。鞠跃田属于部队转业人员,之前在西藏服役。他告诉记者,自己从部队退伍后,也想过去别的地方工作,但“一是因为老家在这里,二是对水果种植有兴趣,所以来合作社工作。”鞠跃田说。
下一步还会继续打造蔬菜水培采摘园。在此基础上,寻求突破。不少采摘园开始以新技术作为亮点,餐厅、宾馆、林中树屋可满足游客的接待需求。草莓采摘在国内趋向成熟饱和,绿沃川草莓采摘园相关负责人介绍,“我们还和周边的乡村乐园进行合作,搭配自动化精准灌溉系统,采用无土水培、立体升降栽培技术,”相关负责人说。银色涂装的草莓长栏吊于空中,绿沃川采摘园以玻璃大棚为外部结构,营造出“未来科技感”。
据了解,目前
灌木丛里,一群“50+”的果农正在采摘成熟蓝莓,装入透明塑料盒中。一位年轻人的身影显得格外醒目。在胶州市高家庄核桃专业合作社蓝莓园,今年只有22岁的管理员鞠跃田担负起网上销售蓝莓的“重任”。
除了胶州外,西海岸新区的蓝莓也已于近期上市;崂山、城阳等区市的草莓采摘从元旦伊始,目前已渐收尾,价格有所降低;即墨等地的五彩蔬菜则借助互联网和“种养结合”模式打开新销路……各类蔬果采摘园不仅用上了时下最新的黑科技,也给富民增收带来更多可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