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是一个有年份的经典烘焙品牌,一代人的味觉记忆。但现在的营业额从2万下滑到几千。表面上看,好像是服务员和产品设计的问题,背后反应的是品牌对用户需求的重视程度。
我们环顾一圈,打算买另一个产品,让服务员帮我拿一份,也许是我的原因,没太看清价格,付款的时候,48元,整盒都是一个种类的单品。
几周前,我们体验了一家湖南现炒简餐新品牌,品牌建立没多久,基本就陷入了让自己舒服,不让用户舒服的状态。
说
这或许是由10-20%的先进和新锐品牌,为我们创造的品牌化氛围组,误导了我们。
我们尝试性的了解招牌产品,打算要2个试试看,服务员直接说3个人是吧(并没有询问的语气),然后已经开始按6个的份数往里装,我赶紧表示,就买2个,但当我说出这句话的时候,其实内心的用户体验很差,好像被觉得自己是买不起6个?
原本,在我和身边朋友的认知中,从用户出发,应该已是深入人心的观念了,但最近我们看到的一些情况却并不是如此。还有很多品牌,依然以自我为中心,停滞不前。
但用户变了,需求随之而变,新品牌对用户的理解和你不在一个维度里,而你却沉浸在过去,以自我为中心,看不清当下变化的本质,就容易被时代抛弃。
品牌的魅力,来自于不盲从市场,忠于消费者需求本质和自我的商业艺术表达。如何从用户出发的品牌价值创新?作者这篇文章分享了几点建议,希望对你有帮助。
这并不是什么新招数,只是在当下这样容易迷失的环境里,需要回到最初的原点来思考创新。
无独有偶,我们在做一个经典品牌的线下调研时,也发现了类似问题。品牌1家旗舰店在上海年轻人聚集地之一的淮海TX隔壁,非常好的市口,但门口经过的年轻人,几乎没有愿意进来的。
其它门店时也有类似问题,明明可以单卖或者小份卖的产品,却做成大袋装,标价40+50+,让你生理上就觉得吃不完,很重复,没有性价比。
每天我们在各类媒体报道的新品牌、新观点下,看到的商业、品牌世界,并不真实。
像虎头局、山海茶点等,同样作为烘焙品牌,但确实满足了当代消费群体的部分需求。虽然没有在各个维度都做的很好,
走进店里,有种穿越回十几年前国营工厂店的错觉。店内的摆放杂乱无章,毫无重点,丝毫感受不出经典品牌的历史与积淀。
中国绝大部分品牌,你日常生活范围内能接触到的80%的商品,变化并不大,或许因为渠道、财富积累、又或许只是因为傲慢,它们往往不大考虑用户,更多考虑是的自己。
从沐山今年接收到的客户咨询与委托情况来看,大部分品牌已不满足于构建一套完整、标准、漂亮的品牌体系,更需要的是进行品牌创新,为用户提供更强有力的核心价值。
我们原以为绝大部分品牌已对用户体验、产品创新、品牌价值了如指掌,并以此作为工作指导,实际并非如此。
盲从的品牌们,容易陷入茫然与焦虑,看得清自己和市场的品牌们,灯塔依然明亮。
每个品牌,不论新旧,在最开始创立之时,多少都会有一些我要为用户或社会带来些什么价值这样的信念,只是在创业的路上,被太多的事分散了精力,有些品牌逐渐失去了最初的信念,最后事与愿违。
实际上,餐饮品牌是可以做到用户体验与营收的平衡的,关键在于品牌方是否认为重要。
去店铺做调研的时候,通常我们都会拍一下现场照片做记录,但服务员直接过来制止了我们,说不让拍照。